天津侦探调查 经济参考报 头版 多部门密集发声系列稳外资举措将落地 《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近期以来,商务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接连对稳外资进行部署,从抓紧制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推动扩大重点服务领域对外开放,到酝酿推出第五批重大外资项目,一系列扩大市场开放信号密集释放,其中一些举措有望于近期落地。相关部门进一步明确,将引导更多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鼓励外资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要闻 中秋假期旅游收入超371亿元 文化和旅游部9月21日晚间发布数据显示,经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2021年中秋节假期3天,全国累计国内旅游出游8815.93万人次,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8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71.49亿元,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中秋假期的78.6%。多个旅游平台数据显示,中秋假期,周边游需求旺盛。亲子家庭游客是主力军,全国多地主题乐园和乡村周边品质度假酒店成为热门选择。 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 作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助力,绿色金融发展迎来密集支持政策。近期,部委层面密集释放对绿色金融支持加码的政策信号,北京、黑龙江、海南等地方金融监管部门也在加力谋划与地区适配的绿色金融发展规划。与此同时,发改委表示将支持节能减排企业上市及再融资。 在政策红利持续释放背景下,绿色金融创新产品不断涌现,越来越多“首单”加速落地,绿色金融发展驶入“快车道”。多个交易所纷纷表态,称将进一步支持绿色金融产品创新。业内人士建议,银行等金融机构发力绿色资产可以在“减污”“降碳”“增绿”和“防灾”四个方面寻求机会。 我国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以上地级市 民用运输机场是民航业发展的基础,近年来得到高速发展。民航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我国境内颁证运输机场达到241个,比2012年新增58个,民用运输机场覆盖92%以上的地级市,航空服务覆盖全国88%的人口和93%的经济总量。 央地重磅举措落地严打证券市场违法行为 针对资本市场财务造假、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违法违规行为,央地重磅监管举措接连落地。日前,证监会牵头成立打击资本市场违法活动协调工作小组并召开第一次工作会议,强调继续聚焦相关违法违规行为。与此同时,包括上海、北京、新疆、湖南等在内的多地证监局也相继开展集中整治。随着“严监管”信号的持续释放,今年以来,一批重点领域的证券违法违规典型案件也进入处罚流程之中。 中国证券报 剑指“抱团报价”等问题新股发行定价规则优化 证监会9月18日消息,针对实践中出现的部分网下投资者重策略轻研究,为博入围“抱团报价”,干扰发行秩序等新情况新问题,证监会在加强发行承销监管的同时,对《创业板首次公开发行证券发行与承销特别规定》进行适当优化,取消新股发行定价与申购安排、投资风险特别公告次数挂钩的要求等。 专家指出,新股发行定价规则优化落地后,市场报价集中度将有所降低,有助于均衡各方力量,护航新股发行市场正常运行,促进健康有序新股定价生态的形成。 系列政策出台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从最新公布的经济数据看,当前我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保持总体稳定,经济运行“稳”的基础不断夯实,“进”的因素持续累积,经济发展韧性持续显现。 业内人士认为,在促消费、稳投资及保供稳价等一系列政策护航下,经济行稳致远有底气。 上海证券报 最高检驻证监会检察室设立释放“零容忍”明确信号 “零容忍”严打资本市场违法违规再出重大务实举措。最高人民检察院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检察室18日正式揭牌成立。下一步,证监会还将与最高检、最高法、公安部等密切协同,加快健全证券执法司法体制机制,加大对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惩治力度。 设立驻会检察室,是最高检与证监会合力落实中办、国办《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的部署,依法严打证券违法活动的重要举措,释放了对资本市场违法犯罪行为“零容忍”的明确信号,对于进一步健全资本市场司法体制机制,提升证券司法专业化水平、保障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不断强化金融科技监管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近日在中德“金融科技与全球支付领域全景——探索新疆域”视频会议的开幕致辞中表示,金融科技有效助力普惠金融,从根本上改善了对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贷款服务。但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凸显了支付机构渗透进入金融领域等问题,大型金融科技公司“赢者通吃”的属性可能引发市场垄断、降低创新效率。 易纲表示,人民银行将始终坚持发展和规范并重,支持和促进平台经济守正创新、行稳致远。一方面,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平台企业不断提升金融服务,巩固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另一方面,坚持从严监管和公平监管,保障数据产权及个人隐私,维护公平竞争的金融市场秩序。 央行发布《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 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政策支持体系 中国人民银行9月18日发布的《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下称“报告”)指出,将以顺应需求和“水到渠成”为原则,坚持市场驱动和企业自主选择,进一步完善人民币跨境使用的政策支持体系和基础设施安排,推动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发展离岸人民币市场,为市场主体使用人民币营造更加便利的环境,同时进一步健全跨境资金流动的审慎管理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报告显示,2020年,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较快增长,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28.39万亿元,同比增长44.3%,收付金额创历史新高。2021年上半年,银行代客人民币跨境收付金额合计为17.57万亿元,同比增长38.7%。 证券时报 易会满:完善资本市场执法司法体系 近日,最高人民检察院驻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检察室揭牌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中国证监会主席易会满共同为驻会检察室揭牌,并在揭牌仪式上致辞。易会满表示,当前资本市场正迈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证监会将加强与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协同,健全市场法治和基础制度建设,完善资本市场执法司法体系,不断推进资本市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共同维护好“三公”市场秩序,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要闻 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展开保障生产生活用煤需求 国家发改委昨日发布消息称,近期,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联合派出督导组,赴相关重点省份和企业、港口开展能源保供稳价工作督导。 据了解,能源保供稳价督导工作以现场督导为主,重点督导有关省区、企业煤炭增产增供政策落实情况,核增和释放先进产能情况,有关项目建设投产手续办理情况,发电供热用煤中长期合同全覆盖落实情况,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煤炭生产、运输、交易、销售环节价格政策执行情况,燃煤发电“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落实情况。 中汽协再度预警缺芯危机产业亟需构建供应链新生态 “现在汽车芯片供需失衡问题还没有改善,再加上疫情等突发性事件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未来走势。基本上芯片生产多少,汽车就生产多少,未来几个月汽车产销情况将主要依赖于芯片供应情况。”日前,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主办的秋季媒体沟通会上,多位行业专家对汽车芯片的短缺危机进行预警。 根据中汽协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8月,我国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72.5万辆和179.9万辆,同比分别下降18.7%和17.8%,因缺芯而引发的“难产”已有所显现。 证券日报 头版 境外主体持有人民币资产超10万亿元央行称将拓展人民币储备和投资货币功能 中国人民银行日前发布的《2021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6月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10.26万亿元,同比增长42.8%。 《报告》同时显示,截至2020年末,境外主体持有境内人民币股票、债券、贷款以及存款等金融资产金额合计为8.98万亿元。也就是说,仅半年时间,境外主体持有的人民币资产就增长了1.28万亿元。 要闻 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再上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近日发布的《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2位,较2020年上升2位。这是中国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连续9年稳步上升,上升势头强劲。《报告》高度评价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进步,并强调了政府决策和激励措施对于促进创新的重要性。 花呗接入央行征信系统用户拒绝接入将无法使用 近日,有多位花呗用户向记者反映,收到“花呗服务升级”提示,显示用户需签署《个人征信查询报送授权书》,同意授权向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查询/报送相关信息。 花呗方面对《证券日报》回应称,在用户授权的前提下,花呗的相关信息会逐步纳入征信系统。保持良好的使用习惯,不会影响征信记录。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文章来源:经济参考报![]()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