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定投是怎么回事 http://justman.cn
▲这是阿呆爸育儿的第376篇原创 文|阿呆爸 1 神童的女儿是“学渣” 今天中午,我抱着电脑在快餐店里赶稿。本来想写的是怎样给孩子启蒙数学的问题。 但是写到一半,觉得有点无聊,于是开小差刷手机,就看到了北大丁延庆教授吐槽女儿的这段视频。
太有趣了。 丁教授小时候就被称为神童,6岁就被背下整本新华字典。本科上的是北大,后来又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深造,拿的是教育学博士,现在北大担任博导、副教授。他的夫人也是北大毕业的高材生。 按照一般理解,父母都是妥妥的学霸,这生下来的孩子学习成绩一定是没问题的。 但是丁教授吐槽,他们的女儿恰恰相反,很完美地避开爸妈的高智商基因,在学渣的道路上越跑越偏。 遇到这样的女儿怎么办?辅导孩子做了几次作业之后,丁教授的心态也是起起伏伏,经历了从痛心疾首,到怀疑人生,到不得不接受,又到心如止水,可以拍视频吐槽的看开。 这就是天道,没办法,你必须接受,不接受能怎么样?她就这样。 你看,就算是爸妈是北大的,软硬件环境一流,但是遇到遗传这种玄学,也得向自家孩子低头。
2 对阿呆,我也早就“认命”了 我是非常理解丁教授心情的,因为我也早就对阿呆“认命”了。 和丁教授不同的是,他是高智,高知,我是个普通路人。 丁教授从小就有神童之誉,老婆也是北大,自己又在北大工作,生个女儿,一开始肯定难免有很高的期望,觉得孩子将来就算不是神童,但也不能太差。 结果辅导了几次作业之后,赫然发现自己的女儿是个学渣,那心态上,说实话,确实一下子难以接受。 而我呢?距离高智、高知至少有一万米的距离。十个“阿呆爸”加起来都不一定有丁教授的水平高。 我从小就学习成绩酒属于中不溜秋,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一路上都是踩着点,压着线上高中,考大学,再读研究生的。 我老婆比我还差劲。上次我在书房里,听到她在客厅里教阿呆,说《西游记》的作者是施耐庵。我差点一口老血没喷出来。 所以,从阿呆出生以后,我就有非常清醒地认知: 以我们夫妻两这样的智商,这样的家庭环境,将来阿呆要是能考上个一般本科,就是我家祖坟烧青烟了。 所以早点“认命”,早点父慈子孝,皆大欢喜。
3 接受“父母、自己、子女”,都是普通人 据说人的一生有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认识到自己的父母是个普通人。这一般在十六七岁到二十来岁之间。 因为那时候会发现,花花世界那么美,自己的理想、欲望也在膨胀,于是就向父母开口,希望父母满足自己。 但很快就会发现,父母甘愿百分百地付出,但实在是能力太有限了,不能保你上名校,不能帮你走门路。他们也只不过是芸芸众生里,“唯唯诺诺”讨生活的最普通一个。 第二个阶段,接受自己也是个普通人。一般发生在三十来岁到四十左右。 二三十岁,谁没有过中二?年轻,精力充沛,以为世界之大,正待我去大展拳脚。我要把世界踩在脚下,“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我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 结果拿着简历人才市场挤了一圈,出租房里住上两年,再和女朋友分手几次,买房了结婚了还贷款了奶粉了,那些对世界的狂妄,连个渣都不剩了。 人生的第三个阶段,可能也是最重要的阶段,是接受自己的孩子是一个普通人。 据我的观察,这一般都是在孩子中学阶段。刚好那时候家长一般是四十岁左右。 那时候又是什么心理状态? 孩子刚出生那几年,绝大部分家长,都难免会有一种想法: 我爸爸是个农民,我自己上了大学,现在轮到儿子了,我只要拼了命的去干,多买两套房,为他创造这么好的学习环境,他至少要上个985吧,说不定北大清华也是可以的。
4 小伙子神情木木的,不快乐 这两年因为自己养了娃,写作育儿文章,那些疯狂的家长,我在各种渠道接触不少。 我有一个同学,在女儿刚上幼儿园大班的时候,他们夫妻就已经制定好“爬藤”计划了(指孩子申请美国常青藤学校,出国留学)。 何年何月,必须拿到什么级别的奖牌,必须考到什么小众项目的证书,必须在几岁时参加几个公益项目,那个计划表之详细,让我看的自愧不如,也是敬而远之。 可能正是有这种执念,在孩子三五岁开始,就疯狂报班,制定计划,开始鸡娃。 鸡着鸡着,效果不错,自然皆大欢喜。但是更多的娃,实际上,是鸡来鸡去,扔再多的补习费,都仿佛是打水漂一去不复还。 不管你是多大的天才,都有可能生出一窍不通的儿子。也不管你是多么糊涂透顶,女儿也有可能是玲珑剔透,造化钟情。这就是自然遗传进化的神奇。 遇到“普通”娃了,父母怎么办?很多人都是心有不甘的。 去年我在一个线下交流活动里,就认识了一对夫妻。 孩子上高二了,摆明了就不是块学习的料,考个本科都难。 但是夫妻两个人因为自己都是名校毕业,于是不死心,老婆辞职陪读。花大价钱,一堂课四百块,请一对一的老师去辅导,可惜一点效果都没有。 大家一通交流,都劝他们要看开,360行行出状元。交流的最后,那对夫妻自己也说“这就是命,我们认了”。但我还是听出了那里藏不住的心有不甘。 后来有一次,我还见过他们家孩子,小伙子神情木木的,刚下补习班,显然不快乐。 而且最麻烦的是,他的爸妈在一种“自己儿子怎么这样差”的不甘心之下,心态失衡,性情也有些扭曲了。
5 如果不能,我选择后者 什么样的孩子才叫成材,成功?鸡娃的目的是什么? 你希望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孩子长大了是个什么样的人? 在我们养育孩子的路上,这些问题是非常有必要,反复地问一问自己的。 用流行的话来说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绝大部分家长生儿育女的初心,是培育一个小生命,延续血脉,使命是尽自己所能,让他过得更快乐,不枉来世间一遭。 如果“鸡”到最后,忘了这个初心,那就是舍本逐末,得不偿失。 以我自己来说,在阿呆成长的路上,我当然会关心阿呆的学习成绩,也会辅导作业,培养他的兴趣爱好,等等。 但是,这种关心,也一定是定位在“普通”的,绝对不会成为那种疯狂之“鸡”。 因为在我心里,我早就认识到了自己的普通,也早就接受了孩子的普通。 和那些世俗的上名校,人前风光无两,名利双收相比,我更期待的是一个亲子关系和谐,又暖有爱的家庭。如果鱼与熊掌可以兼得,那自然是命中之幸。 如果不能,我选择后者。共勉。 今日互动 太多时候,孩子的心,大人根本想不到。说一个昨天的小故事。 昨天晚上接阿呆放学,班主任说:阿呆今天中午在幼儿园里哭了,还哭的很伤心。老师问他为什么哭。他说他想妈妈了。 我问他为什么想妈妈了,为什么哭,他就不搭理我,顾左右而言他。大概有些不好意思,我也就不追问了。 这种情况还是第一次出现,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们家绝对不缺母爱,也不缺陪伴的。以前也没有在幼儿园说什么想妈妈。 老婆听说了这事,恨不得把阿呆抱怀里不撒手。晚上不顾我的强烈反对,挺着大肚子陪他去上围棋课了。 你看,孩子爱父母,许多时候,比父母爱孩子要直接,也要脆弱敏感地多。 往期阅读: 养娃之后,我成了“怂货” 如何才能避免养个熊孩子? 一年赚35万,多吗? 傻儿子,别再气你妈了 海底捞,我发现3个“变态”小细节 本文图片来源摄图网,已获得授权使用。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