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小舍得》作为近期最热的电视剧,有人说它夸张、贩卖焦虑,也有人承认,它拍得太现实。 每个家庭都拼尽全力,把孩子送上一条“读书—升学—成功”的独木桥。
继不择手段的田雨岚之后,一直奉行素质教育的南俪,也逐渐“疯魔”。 米桃、欢欢、子悠这三个出身、天赋、性格各不相同的孩子,被挤到同一个赛道,读书成了军备竞赛,苦不堪言。 这让人不禁想问: 为什么不管有钱没钱,父母都要逼孩子读书? 读书这件事,到底能给孩子、或者一个家庭,带来什么?
读书意味着什么,没人比米桃的父母更明白。 米桃,智商140,一个从乡下转学到上海的天才少女。 爸爸卖水果,妈妈是钟点工,家住城中村,狭小的房间,转个身都费劲。
她有着最窘迫的家境,却有最出色的成绩。 同时,她也承担着一个家庭最大的期待。 父母对她说得最多的话,永远是:“你要争气,我们可就指望你了。”
一个来自农村的普通家庭,因为孩子过人的天赋,突然有了跃出“农门”,成为城里人的希望。 就算再难,也要全力支持。 但支持是一回事,钱又是另一回事。 米桃上一节金牌班的课,就等于夫妻俩白干了一天。长此以往,就是一个无底洞。 懂事的米桃,体谅父母的不易,主动说自己不上补习班,要靠自己赶上来。
而父母,只能咬着牙成全孩子。 快散架的电瓶车,不换了,宁愿以后骑自行车,也要把钱挪出来给孩子。
田雨岚软硬兼施,想花5000块钱买米桃的金牌班名额,米桃妈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说的话令人心酸: “当父母的心是一样的,就算再没用,也不想拖孩子的后腿。”
对米桃这样的家庭来说,钱,是读书最大的难处,但读书,是向上走的唯一一条路。 所以就算经济能力有限,父母也要付出一切,托起她的未来。 这个家,是千万来自山区、农村的平凡家庭的缩影,他们经历着生活的艰难,也抱持着改变命运的希望。
如果米桃一家,代表普通家庭翻身的渴望。 那南俪和田雨岚两家,就代表了中产家庭,关于阶层下滑的焦虑。 南俪和老公夏君山,都是重点大学毕业的学霸,事业有成。 一开始,他们信奉素质教育: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快乐最重要。
女儿夏欢欢,能歌善舞,性格活泼,就算成绩不好,他们也无条件包容。 但是,嘴上再佛系的父母,也经不起同龄人之间的比较。见过一次次惨不忍睹的分数后,他们的心态越发不淡定。 脾气再好,都忍不住对孩子大吼大叫。
晚上做噩梦,都是孩子成绩不好,在学校被欺负。 一觉醒来,决定给她报更多补习班。
而南俪的优雅人设,一路崩塌,她悔不当初: “我不能接受我的孩子比别人差,半夜不睡觉咬碎了牙,我也要争这口气。”
孩子不想读书,她就恐吓:“不好好学习的孩子是笨小孩,没人喜欢笨小孩。” 吓得孩子赶紧学习。
至于另一个妈妈田雨岚,更是“疯”到了极致。 自己是销售经理,老公是富二代,衣食无忧,却逼着儿子从幼儿园开始接受鸡血教育。 生活除了早起晚睡做卷子,就是吃各种补品。
五年级同时上5个奥数班,这是向清北交复常青藤迈进的关键一步。
儿子在学习之外的任何爱好,都是恶心兮兮的破烂玩意儿。
南俪,是佛系父母的崩坏,田雨岚,是鸡血父母的升级。 跟米桃家不同,他们家境优渥,却依然把孩子送进这个狭窄的赛场。 他们想要的,不是改变命运,而是“青出于蓝,胜于蓝”,不甘心孩子将来过得还不如自己。
他们更知道,下一代如果要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努力读书,是最体面的捷径。 所以,不论家境如何,父母都要面对一个扎心真相: 读书,是现阶段最踏实、最安全的上升通道。
看到有网友留言,说自己跟《小舍得》里的米桃很像,却没有米桃的幸运。 她成绩极好,却因为家境贫寒而极度懂事。 家里姐妹多,爸妈不让她继续读高中,打发她出去挣钱。从此,开启了她独自离家在外漂泊的十余年。她说: 我吃过这世界上所有的苦,挣过最辛苦的钱,没文化不就只能靠苦力挣钱吗?如今只希望儿子能好好学习,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也有人说自己就像米桃的妈妈,从大山里走出来,为了让孩子在大城市里读书,吃再多的苦也甘愿。 三百六十行,不论辛苦只论钱,她不舍得休息一天。 她一直苦口婆心劝孩子好好读书: 好好读书,也许就是唯一出人头地、改变穷苦命运的路了,也只有这一条路,可以拼一下。 现实很难,只有读书这一条路可走,但也幸好,还有这一条路可以走。 因为父母吃够了不读书的苦,所以,他们不希望孩子到了自己这个年纪,才明白: 读书,一时苦,不读书,生活到处都是苦。 而读出来了,全世界都对你和颜悦色。 就像前几年的那个华科博士左鹏飞,一毕业就被华为、阿里、腾讯争抢。
电话都被各巨头公司的HR打爆了,邀请他加入自己的团队,高额薪酬之外,还提供住房。 最终,他签约华为,拿到了年薪200万的offer。 是的,这就是读书带来的“优越”,这就是握在手里切实的选择权。 生活没有高低贵贱,但有难易之分。 如果可以,谁不希望工作是为了理想,而不是被选择、被迫谋生?
听过作家麦家的故事,深有感触。 麦家从上了初中,就没好好读过书,心想反正也上不了高中,索性破罐子破摔,成绩更差。 1977年恢复高考,麦家的父亲觉得如果他上了高中,命运可能会就此改变。 于是,父亲准备了一番,把他叫出门。 他们围着学校的围墙,一圈一圈地走,父亲边走边开导他,说了很多话,其中一句,一念之间,真的改变了麦家的人生。 父亲说: “家有良田,可能要被水淹掉,家有宫殿,可能要被火烧掉,肚子里的文化,水淹不掉,火烧不掉,谁都拿不走。” 这句话,是麦家人生的第一个转折,他后来所有的成就,都从这里起步。
读书得到的,真的不止眼前的分数,或者上高中大学的机会,而是一个撬动第二种生活的支点。 随之而来的,是更开阔的眼界,更丰富的内心,更多的选择权,甚至过上自己当初想都没想过的生活。 那是一种登高和远眺,非读书者所不能及。 读书,一直是一种长期的高效投资。人生的头二十年,读书或不读书,肉眼还看不出有何不同。 但时间,早晚会无情地拉开这两种人之间的差距。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读书到底有什么用? 下面的一条回答,有1.2万人赞同: “读书,不过是为了:就算最终跌入繁琐,洗尽铅华,同样的工作,却有不一样的心境; 同样的家庭,却有不一样的情调;同样的后代,却有不一样的素养。” 读书没什么具体的用处,但却可以让一个人从里到外,都散发出从容、独立和智慧。 岁月,可能会带走容颜,拿走情爱,但不会辜负你一步一步踏出来的蓝图。 这世上,有千万种活法,能量终究守恒,今天读的书,照亮的是下半生的前路。 点个【在看】,人生风雨路,愿你自己带伞,长路漫漫,谁都拿不走你从知识里长出来的底气。 作者|芭那那 主播|夏萌,公众号:夏萌说晚安,微信:listentome134 图片|视觉中国、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花样读绘本,让孩子赢在语言黄金期 英语不好的父母如何养出英语小天才? 0-12岁孩子分别如何学英语? 英语启蒙的20+问题大集合 5月11日12:00 知名育儿平台专栏作者,绘本阅读专家 美国国家地理学习出版社 合作讲师张薇薇 做客十点读书视频号直播间 即可进入直播互动群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