赚钱 关注明智家庭教育公众号,为你提供上百部供孩子和家长免费阅读的有声书籍。在公众号下方的自定义菜单里哦 今天刚看到这则消息,当时有种普大喜奔的感觉!后来越想越不是滋味。 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老师不得给家长布置批改作业的任务。 具体要求是:教师要对布置的学生作业全批全改,不得要求学生自批自改。 等了好久的常识,终于落了地。 心中却有种凄凉之感。 本来,老师批改作业天经地义。 不知道什么时候怎么成了家长的事情了。 现如今家长真是不容易:既要工作养活娃,还要当“助教”批改作业,还要完成诸如安全教育平台之类的作业要求。 中国家长可能是世界最苦逼的家长了。 尤其是二胎家长,改了大宝的作业,还要改小宝的作业。 那种受折磨的感受,如刺在背。 试想,好不容易把工作的事情搞完,拖着疲惫的身子回到家, 等待TA的有一堆老师布置的手机作业在等着TA。 能不苦吗? 好在有了这个作业管理的通知,许多家长有了种解放的感觉。 毕竟家长有了“尚方宝剑”。 迟到的爱也终归是爱。迟到的常识也还是常识。 感谢有关部门的体恤,让我们这些家长脱离苦海。 有了这则通知,似乎可以抵挡住学校挥舞的指挥棒了。 但一看消息评论区竟然一片骂声。 细想,这骂声中不乏理性和深思。
01 在中国有些政策和规定看起来甚好,其实很难落实。 虽然教育部办公厅发布了这个通知: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但毕竟只不过是个通知而已。 通知是通知,但我学校该怎么做就怎么做,你能把我怎滴? 这就叫做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通知也就权且当作了告知了。 你发你的通知,我安排我的家长作业。 对上我说再也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对下我说:家长,你看着办! 最终到底怎么办? 大家还不是心知肚明。这就叫默契! 我们可以想像一种场景,你就知道这批改作业的事情还是要让你家长端着 假设孩子交了作业,错了不少, 老师第二天打电话来说:你这个家长怎么这么不负责! 家长怎么办? 还不是得“偷偷”的批改作业不成? 这不又成了对付这则规定的“默契”了吗。 规定是好规定, 即使家长愿意执行规定,那学校愿意吗?老师愿意吗? 虽然规定中措辞严厉:严禁给家长布置或变相布置作业,严禁要求家长批改作业。 但这个变相布置作业是最难管得了的, 即使你鼓励家长揭发学校这种“变相”, 但又有几个家长有这个胆子?
02 别忘了中国有句成语: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个“黄雀”就是校外培训机构。 虽然规定中明确要求: 严禁校外培训作业。把禁止留作业作为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的重要内容,坚决防止校外培训机构给中小学生留作业,切实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要知道,这样的规定更是难以监管的。 试想,家长既然将孩子送到培训机构去学习,他们图的是个什么? 是为了让孩子不做作业?是为了让孩子减负? 哈哈,这就叫按着牛头喝水,不让牛撒尿的节奏。 一纸规定看起来很美, 但仔细一想,这实践的逻辑可是自相矛盾的狠。 压力如水,校内的“水”少了,那些水不往“校外”跑还往哪里跑呢?
03 孩子作业多了,的确是家长、老师、孩子的负担。 但有关部门是否细思一下,这作业多了的原因何在? 有哪些作业是不必要的,却布置了呢? 其实很多作业是令老师、家长都很无奈的。 有好多低年级的孩子根本做不了的作业都是教育局或者学校规定的,还得家长代劳。 比如暑假要求孩子搞研学旅行记录册,还有什么地摊经济实践作业,还有就是年夜饭的菜单设定…… 诸如此类的作业,都是响亮的“实践课作业”、“体验式作业”…… 本来孩子负担就很重,结果还要交这些五花八门的作业。 家长心疼孩子实在无能为力,只得自己扛起来去代做或代做一部分。 这种作业表面上可不是给家长布置的作业,但实际上家长得“扛”着。 这问题的源头又是谁呢? 明智君仔细看了这则通知里的内容,就吓出一身冷汗: 创新作业类型方式。学校要根据学段、学科特点及学生实际需要和完成能力,合理布置书面作业、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社会与劳动实践等不同类型作业。鼓励布置分层作业、弹性作业和个性化作业,科学设计探究性作业和实践性作业,探索跨学科综合性作业。切实避免机械、无效训练,严禁布置重复性、惩罚性作业。 打眼一看,这五花八门的作业类型真是眼花缭乱。 我真担心,这些作业的布置真是能否根据学生的完成能力所布置的。 有关部门和学校布置了很多形式主义的作业,这些恰恰是给家长、孩子增负的源头。 而这个源头如果管不住,只是停留在“要求不给家长布置作业”的纸面上,这只是隔靴搔痒之举。 有一个事实是:当下,连上幼儿园的孩子家长都表示压力很大:每晚每周作业,还有各种英文比赛,识字比赛,诗朗诵比赛,歌唱比赛……这些作业都要家长回来盯着“教”和“背”。 而这些问题却在这一通知的要求之外,这又如何解决呢?
04 教育改革喊了这么多年,学生的负担越来越重,家长的负担越来越重,社会的焦虑越来越明显。 如今,教育部连续不断地在发文减负, 结果越减越负,何也? 当下的教育已经远离教育的初衷,变成了学历的军备竞赛。 在军备竞赛之下,人们进入了可怕“囚徒困境”之中, 大家都想抢跑、偷跑、快跑。 毕竟千军万马要过高考这个独木桥, 谁先过去,谁先安全、先得益。 在这个军备竞赛的大背景下, 表面上的严令减负,都会变成了给孩子的偷偷增负和高代价增负。 可谓按下葫芦起了瓢。 这就是为什么减负要求一大堆,最终越来越“负”的病因。 中国的教育走到现在,令人困惑和难过。 眼看着许多孩子在沉重的压力之下, 失去了健康、丢掉了快乐、丧失了动力。 我们想了很多办法却无能为力。 要知道中国的青少年自杀率已经成了世界第一。 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青少年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家长很累、孩子很苦、中国教育将太多的压力转嫁在了家长身上。 中国的教育硬生生地成了最强“避孕药”。 没有多少人敢生孩子了!! 这样的结果是教育问题又蔓延成为了中国的社会问题甚至是国运问题。 教育改革已经与社会改革紧密相联, 如果不在更高层次上进行顶层改革和系统性的有效改革, 恐怕再多的文件都抵挡不住汹涌的“增负”波涛。 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 期待多些教育改革的治本之策,少些以教育改革为名的治标“噱头”。 作者:曹致。大学老师一枚,家庭教育学者,三观比五官正,站位比个头高。认为人的一生要关照好四子:身子、妻子、孩子、银子,人生才算有底气。教育子女是家之大事,死生之地、幸福之道,不可不察也。微信公众号:明智家庭教育(ID:rongnai111111)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