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门户 资讯 详情
  • 评论
  • 收藏

中贸网 2021-04-17 450 10

不喜欢自己、总认为自己不够好,该怎么改变?

赚钱

  

  读者提问:关注将军好几年,也看了很多来信,终于鼓起勇气说一说自己的“病”。

  我不喜欢自己,尽管从小我就是那个“别人家的孩子”,认为自己不好,无限放大自己的缺点,总是把自己的短处和别人的长处比较,选择性忽略自己也有很多优点,当别人指出我的不足,就会过于严肃认真,陷入一种自责、愧疚的情绪。

  得到夸奖时会诚惶诚恐,有新朋友或者异性对我表达善意时,也认为自己不值得,总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不敢相信对方的好是真诚的。

  情绪不稳定,很容易钻牛角尖,也很容易因为小事发脾气,无论朋友还是男朋友,在关系刚刚要好的时候,总是会故意发脾气或者作,潜意识想去表达“你看,我就是很差劲,非常差劲,你还要跟我做朋友吗”,明明很害怕对方就此放弃,又不停地在用“刺”去扎对方。

  我不知道是不是和我从小的家庭环境有关(传统中国式父母,教育严苛,家里规矩非常多,也从不给予肯定,总在说哪些方面做的还不好,同时又把我保护的很好),但也觉得即使和原生家庭有关系,也完全可以通过后天学习进行自我调整和引导,但关于如何进行自我调整,却是毫无头绪。

  看过很多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依然没有入门,烦请将军可以在百忙中指点一二。非常感谢!

  将军答:

  看你提问中对自己的描述,我觉得有一种熟悉的味道,你说的“认为自己不够好、不值得、脾气不稳定”等等,我不只一次听人跟我讲起过,我甚至觉得这是人类身上存在的系统性bug。

  有几个人认为自己足够好呢?有几个人真正觉得自己值得呢?包括原生家庭,大多都是在传统式中国父母的教育下长大的。

  我以前也会把这些当成“问题”,当成“病”,但后来换了个角度,我把这一切让自己不够满意的部分当成一种出厂设置而已。

  每个人的出厂设置都有不同,但相同的是,都有缺憾。

  我曾经对自己说,“就算没有这个缺憾,也会有别的缺憾,既然分配给我这样的出厂设置,那我就好好摆弄摆弄,看看还有什么隐藏机关和功能,也是乐趣嘛!并且既然我能运转起来,就说明那个缺憾并不影响什么”。

  当我不再要求自己必须调整必须改变之后,那些所谓的“问题”也不再是问题了,“病”也不是病了,整点大词儿,这就是接纳。

  比起“问题”和“病”,跟“问题”和“病”较劲对人的消耗更大。

  当你把它们定义成“问题”和“病”的时候,你是否想过,它们也给你带来过好处?

  比如,总看到自己的缺点,被指出不足会严肃对待,也正因为此,你才在不断努力吧?你收获了自我提升的动力。

  比如,刺伤朋友、跟他们作,那如此这般还能跟你做朋友的人,一定都是非常珍惜你非常包容你的吧?你收获了可靠的友情。

  你被“问题”困扰着,你也被它滋养着,面向它给你带来好处的时候你觉得她是小甜甜,看到不好的时就改口牛夫人了?

  做人不能“既要又要”啊!看起来,我好像没有正面回答你的问题,关于如何改变自己不喜欢的处事方式、自我认知等等,这些问题太过于老生常谈了,我说过很多次,很多知识分享者也贡献过专业的方法,但我觉得这些对你没帮助,因为你并不觉得它们是有用的方法。

  就像寓言里那个等上帝搭救的人一样,上帝已经派人派船来带你渡河了,你却说它们不是上帝。

  你等的上帝不是只有一种固定形态,就像你寻找的自我调整方法也不是明晃晃的四个大字,它们无处不在,随处可见。

  你说看了很多心理学书籍都觉得不入门,可能不是书的问题,是你带着太强的目的性慌慌张张只为寻找答案,忽略掉了用心揣摩的过程,没有吸收没有领悟,自然觉得没什么用。

  开放一点看待自己的每一个特点,每一个部分,它们只是出厂设置,能改变更好,不能改变也没什么,你依然可以在这样的设置下良好运转。

  如果真的有一种状态叫“入门”,那我想大概就是先接受这些特点(所谓缺憾)的存在,不是总想着甩掉它们,带着它们一起跨过那扇门吧。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分享

邀请

下一篇:暂无上一篇:暂无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贸网  

© 2015-2020 Powered by 中贸网 X1.0

微信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