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科知识 一边是地方政府投资重要融资工具,一边却面临着高企的债务风险。经历2020年市场低迷发展后,今年的PPP市场前景依然不明朗。 “要严控低毛利贸易、金融衍生、PPP等高风险业务,严禁融资性贸易和虚假贸易业务,管住生产经营重大风险点。”对2021年国企经营风险管控规划,国资委如此表述。 在其近日公布的《关于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就明确提出要通过对非主业非优势企业(业务)剥离等措施,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和运行效率。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近日的调研显示,目前中国建筑企业已越来越多地参与到以PPP模式支持地方政府融资开发基础设施的项目中。“我们预计中交建和中国电建并入资产负债表的PPP资产规模最大。”穆迪报告指出。 PPP风险界定 国资委公布的《意见》提出要“严控PPP等高风险业务”,对于PPP风险敞口的话题也随即引起PPP从业人员的热议。 一位PPP从业人士解释称,PPP本身存在风险属于业内共识,但与目前其他融资模式相比,很难说PPP属于高风险,因为目前的PPP项目因透明度高而降低了隐性债务风险。 那么从实践经验看,PPP风险又该如何界定? 穆迪认为,目前建筑企业参与的PPP项目较多,但风险敞口表现不一。通过对受评企业的分析(包括中国建筑、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能建、中冶集团、上海建工、中铁建等央企),PPP模式的确提高了杠杆和财务风险。 “PPP项目高昂的前期投资成本导致企业债务增加,但这些债务只能用项目完工后数年内创造的利润来逐渐偿还。”穆迪企业融资部门董事总经理刘长浩对此分析。 对于这种判断,北京大岳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永祥认为,目前参与PPP项目的国企大多数是施工企业,相比单纯的项目施工,PPP项目包含前期施工和后期运营,从这个角度看的确存在一定的风险,但风险与收益是对等的。“在全社会建筑施工总量萎缩成为必然趋势的背景下,PPP推动了施工企业向全产业链业务的转型,更重要的是,PPP使地方政府将项目的部分风险转移给了社会资本,这降低了国企潜在的债务风险。”金永祥说。 “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发挥政府投资撬动作用,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形成市场主导的投资内生增长机制。这意味着PPP在“十四五”期间,作为拓展基础设施投融资路径,引导民间投资投向基础设施方面仍将发挥重要作用。 不过,基于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需求与日俱增,加强地方国有企业债务风险管控仍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文章来源:贝果财经) ![]() |
![]() 鲜花 |
![]() 握手 |
![]() 雷人 |
![]() 路过 |
![]() 鸡蛋 |
分享
邀请